•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24-09-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远眺港珠澳大桥。
  袁新宇摄(影像中国)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一带,生态乡村美如画卷。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正在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四川省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电商主播同果农一起直播卖苹果。
  严易程摄(人民视觉)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课间一刻钟”,学生们在做游戏。
  黄 超 郭 谦摄影报道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河北省坝上地区,秋色浓郁,色彩斑斓。
  董桂军摄(新华社发)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府东社区幸福食堂,老年人正在就餐。
  张春雷摄(人民视觉)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小麦迎来丰收。
  兰立强摄(影像中国)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广东省深圳市钟书阁书店,小朋友正在阅读。
  王美燕摄(影像中国)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朝霞映照下的上海浦东新区。
  张明伟摄(影像中国)

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本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洗礼、走过峥嵘岁月,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浓缩在一组组数据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3倍、人均GDP增长89倍、人均预期寿命提高43.6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数”说75年伟大成就,本版“大数据观察”栏目推出特别报道,记录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奋进历程,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编  者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

  经济实力空前跃升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百废待兴、百业凋敝的境地中,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2年便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其中,1979—2023年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水平。

  人均GDP达8.9万元

  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119元。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稳步提升。2019年,人均GDP达到7007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158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3年达89358元,比1952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6.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681美元,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万美元,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28.7%。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经济从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1%、38.3%、54.6%。从农业看,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由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从工业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向好。从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三新”经济增加值22.4万亿元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13—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7%、10.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实融合”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23年末,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新技术持续催生新场景、激活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73%。

  多项指标世界第一

  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大数据观察·特别报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