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进博之约” 促“和合共生”
发布时间:2024-11-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在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海克斯康展台,三维快照监测系统通过光学跟踪技术和双目视觉传感器对车身进行快速检测。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
资料图片
“进博之约”,友谊之约,合作之约,共赢之约。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企业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连续七年参展……进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吸引力不断增强。记者走进多次参展的企业和机构,看看这些老友们带来的新展品新技术,听听他们的新期待新愿景。
深耕中国,筑投资信心
本报记者 齐志明 孙龙飞
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10余款“大家伙”集中亮相佳能医疗展台,其中高端3.0T磁共振设备等4款大型医疗装备是首次在中国市场发布展出。
“进博会既是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源、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也是外资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重要舞台。我们将持续践行对中国用户的承诺,服务中国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佳能医疗中国总代表田口亘说。
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举办“投资中国”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等活动……本届进博会上,“中国机遇”是许多外资企业口中的高频词,充分彰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和各方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坚定信心。
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今年强生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成果的绝佳平台,也是我们推动创新药物加速惠及中国患者的重要窗口。”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黄琛表示,中国是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健康消费需求旺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康宝莱今年也是第七次参加进博会,其中国区总经理蔡孟红说:“如今,中国已是全球创新技术的重要策源地,我们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首个产品创新中心,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以科学为依托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百事公司今年带来了近40款明星产品组合。“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安全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丰富的消费场景,是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所在。”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增长官谢长安说。
加强合作,谋发展繁荣
本报记者 王玉琳 江润楠
在本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国产大飞机模型“三剑客”闪耀亮相。该馆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突出展现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阐述“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共赢意义。
参与进博,见证进博,受益于进博。2019年,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进博会首次展出;2022年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进入创新产品“绿色通道”;今年3月,通过审批获准上市,9月实现首台商业装机并顺利完成首次商业应用……依托进博会平台,连续七年参展的复星医药的创新成果持续落地,不断从“展品”变“商品”。
今年6月,西门子能源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携手为沙特阿拉伯建造两座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高效燃气电站。本届进博会,西门子能源围绕发电、输电、工业去碳化等关键领域,集中展出一系列最新研发、行业领先的技术与产品。“当前,全球能源转型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门子能源全球高级副总裁姚振国表示。
在消费品展区,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汇聚旗下雪花秀、兰芝、悦诗风吟等品牌,共展出百余件展品、20余款首发首秀新品。“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的开放胸怀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该集团中国总裁朴泰镐表示,“进博会这一加强国际合作的平台,为广大外资企业提供了宝贵机遇。”
产业升级,育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屈信明 季觉苏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我们积极推进乳业绿色低碳发展,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布局未来发展的重点赛道。”新西兰纽仕兰乳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说,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增强自身经济韧性与全球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举办首发经济和促进消费相关分论坛等活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本届进博会推出一系列举措,透露浓浓的“创新味儿”“国际范儿”,为各国企业加深交流合作、共促创新发展创造良好平台,激活更大发展潜能。
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的阿西布朗勃法瑞公司(ABB)本届展示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合作伙伴”,展示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60余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聚焦产业升级与能源转型,致力于全面提升工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赋能可持续发展。
首次设立的新材料专区让不少企业看到发展机遇。“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我们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今年入驻新材料专区,主要展示公司在贵金属、半导体、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的先进材料。”贺利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艾周平说,“我们看好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明年计划在中国成立氢能催化剂研发中心。”
进博会期间,近百档集中签约活动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四叶草”7.2号馆轮番登场,百余家采购商将参与集中签约,预计签订意向合作协议近600项。
连线全球,助普惠共赢
本报记者 王云杉 白紫微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赴“进博之约” 促“和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