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基地探育种(在现场)
发布时间:2024-10-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小字号
在海南陵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宋波开始了今年的南繁时间。
每年9月中下旬到翌年5月,是农业科技人员的南繁时间。在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得益于独特光温条件,农作物的加代、扩繁等工作可以继续进行。
插秧前,宋波先将写有编码的标牌插在苗床左上角,然后拿起两根棍子,先用长的比,又用短的量。长的一米二,短的一尺多。
“这次插秧的育种材料,带有抑制杂草生长的性状基因,所以苗与苗之间的行距要分清,便于日后观察效果,设计的株行距是40厘米,每行插4株。”宋波说。
宋波插秧,并不使用插秧机,而是挽起裤腿下田,一株一株地插。
见记者不解,宋波解释,每一株科研材料的遗传背景都不一样,只有单株插秧,才能在大量的育种材料中选择表型良好的品种。
据介绍,这批材料已经创制3年多,将减少除草农药的使用,今年12月底就能检验性状成效。
宋波边插秧,边聊起所里的科研新动向:“水稻育种方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以产量为主,现在兼顾提高营养价值和品质口感。”
“上午收到北京寄来的水稻秧苗,下午咱们就能插秧。这多亏了刘华招。”宋波说,“听说有秧苗寄过来,他早早就留好了地,联系了插秧工人,上午就造好了苗床。”
刘华招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也是海南分子生物育种基地负责人,在南繁已有八九年。
刘华招说:“以前,从找地到育种都要科研人员自己操作,过程繁琐,住宿生活等成本也比较高。这两年,海南创新种业服务模式,第三方公司能为南繁单位提供代种代繁等服务,可以帮助科研单位省去租地雇工等工序,还能让种业企业降低成本。”
在南繁,科研力量也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现在更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刘华招介绍,本地大米口感糙、产量低,他们研发的新品种南香丝禾,亩产千斤以上,口感好,亩均增收1000多元,帮助当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夏季土地撂荒问题。
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统计,去年来自29个省份的农业科技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的数量也突破了1000家。
抬眼望,远山青青,云雾缭绕;近旁的稻田,这边的秧苗开始插播,那边的稻穗马上收割。这片热土,一年四季充满生命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涵盖四大板块 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即将开幕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李栋)15日,记者从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筹委会获悉,第三十一届农高会将于10月25日至29日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举办,会期将举办展览展示、会议活动、投资贸易、新品发布等四个方面的活动。 在展览展示方面,以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方式,全面展示交流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在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农业节水、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优秀成果。… 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稳价 有力有效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对于我们这种初创企业来说,融资一直是个问题,多亏了当地银行提供的800多万元信用资金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发展困扰。后续我们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南繁基地探育种(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