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底部,应该买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股市底部,应该买什么?)
在多重因素的动态博弈下,开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持续调整,直至3月16日,市场在恐慌式抛售中迎来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发声支持,政策底现身。之后,不少投资者抱着“铁底”已现的心态梭哈式抄底,在短暂反弹后重新被埋,愕然发现政策底之后还有所谓的市场底。
市场磨底,从来都是一波三折,尤其是急跌反弹后的二次探底,几乎已是标准化流程。如果是中长期持有,根本无所谓什么底,时间能够消化一切短期风险;如果只是短期博反弹,在心态和资金属性上做不到长期持有,则很有可能遭遇二次打击,在“捡黄金”时被烫到手。
正确理解“底部”
在抄底之前,先要正确地理解“底部”。
关于底部,投资者最应明确的一个观念是:底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更准确地说,拉长视角复盘,底部的确是一个点,但事中布局,只能把底部视作一个区间。
不妨来看两张图。对于沪深300指数开年以来的市盈率波动,如果放到十年回顾视角中来看,基本是一段直线跳水的走势(左图标红部分),如果走近去看,虽整体下行,但每天涨涨跌跌,要曲折地多。
拉长视角复盘,行情走势清晰,拐点更是一目了然,所以常常给投资者一种错觉,即最低点的左侧和右侧是容易辨别的。左侧抄底,要承受短期账面亏损;右侧布局,买入即盈利,如果拐点容易辨别,右侧抄底自然是最佳选择。
但正如上面两张图所展示的,最低点是走出来的,只能事后判断,身在其中经历每一日的涨涨跌跌时,没有人知道哪一天会是最低点,更没人清楚下跌第二天的反弹究竟是不是右侧。在这个意义上,右侧抄底也就变成了“屠龙之术”,理论上很完美,实操中很难精确做到。
但如果我们在抄底时具备区间思维,不纠结于最低点的左侧还是右侧,只要估值水平来到底部位置就买入持有,追求模糊的正确,自然更容易执行。
接下来的问题是何为底部位置?估值跌到什么程度算底呢?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标准答案,但投资者可以参考历史低点位置进行决策。
截至2022年4月13日,万得全A指数动态市盈率17.05倍,处于过去五年26.95%分位;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2.18倍,处于过去五年28.13%分位。从两个指数估值水平看,当前A股的估值处于偏低位置,但还算不上绝对低点。
另外,从股债溢价指标(市盈率的倒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反映股票相比债券的溢价水平,数值越高,股票越有吸引力)看,截至4月13日,万得全A股债溢价指数为3.1%,处于2015年以来的相对高位,意味着当前的股票市场在长期来看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综上因素,虽然当前股市估值水平距离历史上的绝对低点仍有距离,但我们大概率可以得出结论,当前A股已进入底部区间。从买入策略看,既然是区间思维,梭哈式买入显然是不妥的,分批买入更加稳妥,也更合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底部区间应该买什么?
底部区间,应该买什么?
1、着眼于短期,买确定性
底部区间,市场情绪低迷,风险偏好低,确定性强的板块更受市场青睐,容易走出独立行情,所以,若着眼于短期避险,确定性强的板块是首选。
就当前A股市场而言,着眼于确定性,主要有两个思路:稳增长和困境反转。
稳增长。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5.5%的GDP增速,但房地产销售的低迷、疫情的反复、出口的疲软等加大了稳增长的压力,越是如此,市场越是对稳增长政策充满信心和期待。在此背景下,泛地产产业链相继走出独立行情,市场相信,在后续稳增长政策驱动下,这些板块的基本面触底回升是迟早的事。
困境反转。对多数行业而言,疫情都是一个重要干扰因素,但疫情迟早要过去的,意味着疫情期间受损严重的板块将在疫情之后迎来基本面修复,尤其以旅游、酒店、机场、航空、影视等板块为代表,只要能撑下去,未来一片光明。预期到这一点,市场资金提前布局,驱动这些板块走出了独立行情。
此外,部分周期性板块也适合困境反转逻辑。最典型的就是猪周期,在板块供需逻辑的支配下,通常能够走出独立行情。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头均亏损500-600元左右,在此背景下,能繁母猪加速去化,产能供给下降,将推动猪周期反转,届时,生猪养殖企业将重新从亏损走向盈利,这种基本面的确定性也为资金提供了提前布局机会。(具体可参考《生猪养殖板块逆势大涨的背后》)
2、着眼于中长期,买时代趋势
着眼于中长期,投资者应拥抱市场中的最大共识,只有在大共识中才有大机遇。回顾历史,A股每一轮大牛市都存在一条市场主线,这条主线与经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相契合,最容易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引发基本面与市场情绪的共振。
如2007年的那轮牛市,金融地产及资源股是牛市主线。当时,中国加入WTO后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金融地产及能源板块是最具确定性的受益板块,顺理成章成为牛市旗手。
2015年的那轮牛市,TMT是牛市主线。当时,智能手机驱动移动互联网崛起,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支持下,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如火如荼,互联网成为最具确定性的受益板块。
2019年以来的这轮牛市行情,消费、医药、科技一度成为公认的三条主线。消费、医药是长牛板块,2020年走牛,主要是疫情冲击下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消费、医药等确定性强的板块产生估值溢价,顺势崛起,2021年市场情绪回归常态后,这两大板块相继步入调整期。
唯有科技这条线,与宏观经济层面的产业升级、智能制造、自主可控等长期大趋势相契合,最易凝聚市场共识,成为股市的长期主线逻辑。在这个意义上,疫情之后,稳增长政策见效,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以“新芯军”(新能源、芯片、军工)等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有望再次崛起,成为新一轮的牛市旗手,值得中长期配置。
淡然看待市场短期表现
前段时间,有明星基金经理在直播中坦承,2022年的A股市场是其从业十多年以来最复杂的一年。这是一句大实话。
2022年初,市场普遍担心的是中美货币政策的相向而行、房住不炒背景下的稳增长政策传导受阻等因素,但整体上,市场还是有信心的,因为只要政策力度够强,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但3月份以后的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和扰动则远超市场预期,尤其是俄乌冲突对全球中长期通胀前景的影响被充分解读,导致风险偏好快速下行,并通过连锁反应引发市场快速下跌。
从结果上看,无论是明星公募基金还是百亿私募基金,大多表现惨淡,“股神”纷纷跌落神坛。如果说有什么启示,那就是对市场的敬畏。
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说,投资表现是一系列事件——地缘政治的、宏观经济的、公司层面的、技术的、心理的——与当前投资组合相碰撞的结果。可能性有很多,结果只有一个,但板上钉钉的结果背后,对应的却是无数种可能性。
换言之,一个能够经受住99%概率考验的投资组合,可能会因剩下的1%概率的实现而垮掉。这就是投资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投资者应充分敬畏市场,接受市场短期的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不应有能够预测市场短期表现的心理预期,在这个意义上,对市场短期表现不如预期的懊恼,是一种傲慢和自大。
就短期表现而言,市场总是会呈现出很多意外和可能性,作为投资者,应该从内心接受这些意外和可能性,然后着眼于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信心,基于长期视角进行投资布局。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星图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股市底部,应该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