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美文欣赏 > 正文

时光里,第一场青春的旅行

发布时间:2020-04-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十五岁之前,我走得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县城在北岸,家在南岸,中间隔着一条长江,却好像隔着千山万水。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这般便捷,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但也是那种很小的客船,限载二三十人的机帆船,往返于县城与小镇之间。
   只有节假日,父亲或者母亲才会带着我,坐上这种小船去一趟县城。更多的时候,我们呆在小镇,看着日头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日子简单而重复。而我最喜欢的是和小伙伴们站在江边,望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们驶向何处。在那时的心里,最渴望的事,莫过于坐上一回那些比楼房还高的轮船,去一个未知的城市。
   十五岁那年的暑假,外公终于答应带我去一个比县城更远的城市——荆州,去看望我远嫁的大姨。外公带着我,先是坐着小船去了县城,然后再改坐大轮船(不记得是江渝号还是江汉号)。
   第一次走近这种豪华大轮船,走在坚硬的板甲上,这种感觉远比那种踩上去摇摇晃晃的小木船和机帆船安全得多。为了省钱,外公给我们买的是散舱票。散舱在一楼,座位是硬木做的长条椅。座位没有编号,就意味着随便坐,而这种散票是人数限制的,所以人很多,座位上,地板上,横七竖八的都是人和一些随身的行李,大包小包,大筐小袋,还有一些鸡鸭。
   一楼属于地下室,光线很暗,只有几颗眨着白眼的荧光灯泡,漠然的打量着这一切。我和外公进去的时候,座位已经满了,我们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铺上几张报纸,坐下来。外公说,这船要等到明天凌晨三四点钟,才到沙市。我看看时间,才下午三点,我们在船上要渡过十几个小时。
   人多,显得空间特别的狭小,加上各种嘈杂之声,各种气味,我有点喘不过气来,想吐。外公说,你去上面走廊里走走,吹吹风,透透气。站在走廊里,望着脚下滚滚江水,两岸青山对出,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
   走廊上也站着不少人,他们望着三峡两岸的景色,兴致勃勃的交谈,或拍照留恋,其间也有不少白皮肤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微笑着跟我打招呼。那时,我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老外不仅头发是金黄色的,手臂上的汗毛也金黄色的,还打着圈儿。我从船头走向船尾,二楼走到三楼,有凉爽的风吹起我的长发,我想那时候的我,一定是笑靥如花。船行驶得很平稳,你完全感觉不到它的摇晃,只看到渐渐后移的青山。
   船行驶至兵书宝剑峡,我想起刘白羽在一篇中写道:“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我到船头上,仰头上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再驶行一段就到了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当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象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为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象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我也学着他的样子仰望,果真如此:巍峨的群山,笔直入云,天空被划成一小块。脚下的涛声很响,击起的浪花飞蹿,耳旁是呼呼的风声。
   外公这时候来了,站在我的身边,指着峡北岸峭壁上的一处洞穴,说,那就是兵书。远远望去,洞口好像有一叠形若书函的石头,离江面约100多米。在它下方的崖壁上,有一条凸出的剑状块石,如同一柄倒立的浮雕宝剑,“剑头”直入江中,外公说那就是宝剑。兵书宝剑峡的名称来源于此。
   其实,兵书是古代悬棺葬遗物。这点,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水位的上升,在2003年某一天被文物工作者解开谜团:悬棺系二千五百年前战国时期的文物,一棺两套、三棺重叠,在中国悬棺考古史上罕见。专家们还从悬棺里发掘出三十多件无价之宝,其中有一件就是传说中诸葛亮藏置悬崖上的那把宝剑。
   到达沙市码头的时候,正是凌晨三点。正处于夜晚,码头上人不多,我们越过趸船,走出长长的吊桥,上岸。外公招呼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直奔大姨的去处。夜色蒙胧,三轮车师傅带着我们在晕黑的夜色中飞驰,两边都是模模糊糊的高楼。
   荆州,这个古今闻名的城市,我来了。到达市区后,外公却不知道大姨家的具体地址,只记得大姨在信中提到沙隆达附近。九十年代中后期,通讯远远不及现在,手机,电话还未普及。
   此时天色尚早,天空中还是漆黑一片。晕黄的路灯,发出蒙胧的光,四周都是氲生的雾气。虽然说是初夏时节,夜色还是微凉。我和外公找了一家做早点的门口,坐了下来。外公说,大姨在来信中提到这个早点铺,说不定在这里遇见他们。我无奈的点点头,我不知道,外公在来之前,有没有通知大姨他们,而且竟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地址。此时的我们,有点像逃难的游民,拎着大包小包,却茫然无助。
   四点多的时候,早点铺的门开了。有人出来了,给烧蜂窝煤的炉子加煤,准备做早点了。我就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生火,烧水,揉面,剁馅……天色渐渐的亮了,一道金色的阳光铺过来,大街上顿时变得生气勃勃。
   我和外公叫一碗牛肉米粉,呼啦啦的冒着白气就端上来了。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美味的米粉,几乎连汤都全部喝下去了。之后,我也曾多次光顾这家小店,可是再也吃不出那天的味道。
   姨父在这一带算是小有名气,我们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大姨家住处。大姨对于我们的突然到来,既是惊喜,又是意外。其实这家小吃店,离大姨家并不远,再穿过一条街道,拐个弯就到了。
   后来,每次经过荆州时,我都情不自禁的想起第一次跟着外公来到这个城市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只是外公已作古多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再陪着外公坐一趟轮船,去一座城市……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 时光里,第一场青春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