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东单
发布时间:2019-07-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不知谁说过:当你想哭却不想让人知道的时候,你就望天。第一步,抬头;第二步,闭眼。这样,就流进心里了。或许,我习惯望天,就是想将化解,许给自己一片云淡风轻。
-----题记
时钟滴滴答答的走,绕了一圈又一圈,谁也没在意它的点滴流逝,总以为今日过了,还有,今年过了,还有明年。,一步一步走,每一步就是一个脚印,一个曾经,走过春夏秋冬,看尽岁月轮回,一直就这样顺着这的轨迹不曾休息,蓦然回首,不知觉已然走了好远好远。
时光转瞬即过,我还未不及去往日的岁月里打捞什么珍贵的记忆,它便匆匆而过,那般让人措手不及。每每寄出一样东西,或是在文件上签上日期,总是会很自然的写上2011,待到重新检查一遍,才发现2011已经过去,2012就这般到来。是啊,一年就这样没了。看着这一年的时光,一日一日的过,一月一月的走,总是会忍不住回头看那斑驳日子中的点滴琐事,也就在停留的一瞬间,时光早已抛下我们,独自前行。
2011年2月,清楚的记得那日我拖着行李箱,来到了这个遥远而又庄严神圣的城市。是,庄严神圣,至少当时一直是这样认为的。那时京城刚雪过天晴不久,只是因气温低,并不像南方那般雪容易融化,雪后十多天,依旧还能看到街边堆积的一些残雪,走在路上,些许寒冻。站在人来人往的北京西站,望着那陌生的人流,每次与人擦肩,总会想那是不是和我一样,是个北漂之人,为了理想,亦或者是为了而聚集在了这里。
元宵佳节,很多人都还在家中吃着热乎乎的汤圆,享受着家的点点温情;而也有很多人,像我这般,独自踏上离家的列车,赶赴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站在天桥上,望着那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看着那座座冰冷的高楼大厦,想着的道路暗自出神。好友来到身边,握着我的手说“北京,也没想象的那么好吧”。我笑“刚来,不太清楚”,抬眼望了望远处的天空,我皱了皱眉:这里的风沙果然很大,还有,好冷。
,其实就是一个适应过程,既然无法去改变环境,那就只好去适应。渐渐的,在这个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慢慢适应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开始渐渐去了解观看这个城市的文明,开始慢慢摸清所有的公交线路,懂得分辨东南西北;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第一步就是百度地图;在茫茫人海街头找不到方向时,问路边的城管是最有效的。常常因工作原因,在地铁里东南西北转来转去的我,也学会了厚脸皮的硬挤硬塞,然后就是抱着车里的栏杆不放,接着闭眼补眠,也不管四周是多么的拥挤,多么的闹哄哄。地铁真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北京的地铁,还那么便宜,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人太多。
春日的北京城,气温开始回升。路边的杨柳不知何时换上新装,嫩嫩的枝叶在风中飘扬,好不得意。偶尔传来一阵花香,发现路边有些桃花开始盛开。好友说得对:春日里,万物复苏,冬日里沉睡已久的城市这才有了些生气,樱花盛开的北京城多少还是洋溢着一片柔和宁谧的气息。那些日子,跟着好友,去了蓝色港湾的小吃城,去了玉渊潭看樱花,去了后海的烟袋斜街。幽幽古巷,古墙城垣,不知历经几番风雨,才保持着今日这番模样。它的深邃悠远,它的沉稳厚重,只能通过深深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现曾经的古老沧桑……
北方的春天依旧比不上南方的湿润,没有绵绵细雨,裸露在外的地表因还没长出新草覆盖,显得植被稀疏。天晴的日子里常刮风,连带扬起粉尘吹在脸上很不舒服。虽然这样,慕名来北京的游客还是很多,只是不知当他们走在深深的胡同巷口,望着曾经的古老城墙,是否也会感慨,岁月沧桑,昔日古老深邃高贵的北京城,如今也是这般车水马龙,高楼矗立,无论如何保护,有些文明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风中……
岁月依旧不紧不慢,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它流逝,却无奈无法捕捉任何曾经。玉渊潭的樱花早已纷飞飘零,路边的杨柳早已青青,当一声春雷在北京城的上空响过,夏的脚步已悄然走近。北京的夏天和南方一样,高温,然而雨水却不多。走在路上,常能听到那些蝉鸣,进而勾起儿时的一些记忆,然后嘴角总会不知觉的扬起一抹微笑。这个夏天,母亲来了,我兴奋的像个孩子,常常傻笑。或许在母亲面前,我永远都是她长不大的女儿,虽然她知道这个女儿有多乖,又有多懂事。
我带着母亲去了奥林匹克广场,看了鸟巢,水立方,然后去爬了长城。北京城是个古老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从那些建筑中依稀感觉到以往的沧桑痕迹,那些沉淀在红尘中的灰白记忆。我说,要带母亲看薰衣草,看那一片洋溢着的美丽花海。只是,时间紧迫,终是未来得及,她便离开了。当我站在那紫色的花海中,仰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泪水又禁不住溢出,世间悠悠,山水万千,多少擦肩,多少遗憾,看遍人间风景无数,遍尝人间冷暖,这紫色的花海,是否能容纳那么多人的真心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