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2025-04-07 00:59:50 星期一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长虹“AI+” 解锁向“智”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3-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长虹“AI+”,解锁向“智”新图景

一家以生产彩电起家的老牌国企,已和人工智能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虹AI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长期在长虹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长虹)旗下的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华丰科技)驻厂。算法研究员张欢欢回忆,为了从生产线源头了解连接器的检测需求,从2021年起,她和团队就到这里办公。

4年过去,从这里诞生的工业精密器件5G+AI视觉检测技术,不仅成为行业首创,还一举拿下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作为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的代表,长虹将“科技长虹、产业报国”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虹华丰科技只是一个代表。当下,长虹依托自身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全面推进“AI+”行动,以“AI+”全面赋能制造、运营和产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老牌国企正旗帜鲜明地释放出一个新信号——长虹“AI+”,已成为“Next Level”。

AI+制造 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助力“智改数转”

行走在长虹大大小小的工厂车间,一个直观感受是:“新质演义”正在上演。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助力长虹加速实现“智改数转”,长虹相关负责人列举出智能制造的三大切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更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线提升、精益化柔性化工厂建设。

长虹有一台台“聪明”设备——聪明的“搬运工”在工厂内穿梭。长虹旗下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新能源)生产车间内,智能机械臂和AGV无人搬运车展开“接力”,将新鲜“出炉”的电池送往老化箱内。

聪明的“分拣员”在货架前就位。长虹旗下四川长虹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智能仓储系统,让数据精准、自动上传MES系统,物料拣配效率提升60%。

聪明的“质检员”在岗位上待命。在长虹华丰科技车间内,一件件连接器依次通过15个工位,2000万像素的工业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高清产品细节,再传输到人工智能“大脑”进行分析,后台大屏即时显示出产品质检结果。

这些“聪明”设备,让长虹焕发出新的生机。“连接器能够保障数据传输高速零损耗,服务于航空航天、5G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长虹华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使检测精准率达到99.98%,漏检率小于0.01‰,每年可为企业带来超7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长虹有一条条“智慧”生产线——在长虹旗下四川长虹新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新网科技)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约24米的主板测试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即将全面投入使用。

长虹新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分板、测试到主板辅料贴装,该生产线选用无人化生产方案,使得主板组件每小时产出达到650件以上,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样的生产场景,已在长虹旗下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小家电注塑厂实现。与以往闷热嘈杂、粉尘纷飞的注塑场景不同,这里只有几名员工在运转的设备之间操作设备仪器。

在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空调贯流扇一个流生产线将人工效率提升60%,产品径向跳动范围较人工缩小40%;在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电控厂高效自动化内机线体每小时产出达720件……“智慧”的生产线,已成为长虹的“标配”。

长虹有一座座“灵活”工厂——2024年底,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公示,由长虹申报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榜上有名。长虹通过工厂建设、智能研发、智能交易、供应链管理等20个典型场景,实现端到端业务流程的全面打通与系统集成,打造规范、高效、安全、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其中,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4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11天,实现了1条生产线同时生产6种型号电视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像这样的智能工厂,已在长虹“拔节生长”。在长虹旗下华意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通过近5年“智改数转”,人均生产效率由2020年的71.96台/天提升至96.57台/天;长虹新能源电池生产速率从每分钟下线300只提升至750只,生产速率超行业速率25%,碱性电池产销规模居全球第四……

“聪明”的设备、“智慧”的生产线、“灵活”的工厂,“AI+制造”使得老牌国企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智改数转’已成为各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我们将在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上持续创新发展。”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AI+运营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牵引,做实“数据要素×”

长虹旗下子公司众多,但总能发现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长虹新网科技脱胎于长虹网络事业部,而长虹旗下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爱联科技)的创始团队来自长虹另一家子公司的高频头产业线。创业初期,前者从电视数字化浪潮中找到“数字电视机顶盒研发制造”新方向,后者则在Wi-Fi等技术兴起背景下,从高频头转向物联网通信新赛道。

瞬息万变,或许是形容长虹所在的电子信息科技领域最贴切的词语——行业内技术迭代速度极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长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籍”。

如今,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长虹又摘下关键的“浪花一朵”: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已深刻融入企业生产制造、科技创新的过程之中,不断推动智能化技术迭代演进,同时重新塑造产业形态。”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长虹利用数据要素在工业互联网、AI应用、智能制造、核医疗等方面推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并实现在先进制造、经营管理、行业赋能等领域的成果转化。

在长虹,有一个“辛苦的员工”,每天采集的数据覆盖“销研产供服”全流程,处理的数据量达上千万条,它就是四川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该平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智改数转”解决方案、N个典型应用场景的“1+3+N”服务模式。

对内,该平台以“基于数据的并行决策”为核心,聚焦企业商业库存周转优化、生产制造效率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大规模柔性生产等应用场景,贯穿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延伸服务全流程,推动长虹实现“智改数转”。

对外,该平台为新希望集团、五粮液集团等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智改数转”解决方案,同时构建智慧供应链制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模式,助力5万家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出的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已为产业链上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服务,累计提供超50亿元融资额度。

2024年,长虹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同时,长虹基于“‘工业数据空间’的制造数据与供应链数据应用流通”案例入选首批20个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长虹积极探索“AI+运营”,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牵引,注重数据运用、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长虹“AI+” 解锁向“智”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