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董里代表:治水兴川 加快推进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编者按:四川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从2280年前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的治水传奇,到现代“三系八支、六横六纵”水网骨架的加速成型……我们见证着巴蜀大地以科技赋能、改革破题、生态筑基的三重奏,在守护一江清水东流的同时,加快推进四川水利的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董里,一起畅聊四川水利的创新突破。

董里代表:治水兴川 加快推进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四川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治水历史悠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四川水情和四川水利的基本概况?

董里: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256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拥有1368条百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孕育岷江、金沙江等十大水系。然而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治水历史悠久,历代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6万处,其中大型水库11座、中型水库184座、小型水库7814座,蓄引提水能力351亿立方米,耕地灌溉面积4500万亩,堤防1万余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加快构建以“三系八支、六横六纵”为总体格局的四川现代水网体系;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不断夯实。

人民网四川在水利投融资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现代水网建设目前的推进情况如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里:2024年四川全年实施水利项目近2500个,总投资规模近3000亿元,完成投资66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现代水网建设提速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水利投融资新格局加快形成。一是投融资机制创新实施,水利投融资改革路径不断拓宽。二是REITs项目加快培育。创新资产盘活方式,摸排储备全省水利REITs项目20余个,重点培育武引灌区部分资产、攀枝花观音岩引水工程等REITs项目5个。三是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开展。构建水土保持大循环投入机制,推动成都、遂宁、乐山、广安、达州、巴中、资阳7市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交易数量居全国首位。

另一方面,全省现代水网工程体系加快构建。一是水网工程加快成势。2024年新开工广元渔洞河水库等10处骨干工程,达州固军水库等一批大中型项目完成截流、蓄水、通水等时序进度,巴中黄石盘水库实现下闸蓄水验收,紫坪铺水利枢纽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亭子口水利枢纽竣工验收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水网联通提质增效。加快打通水资源配置堵点,配套实施干支斗农渠水网联通体系,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从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省市县乡水网织密织牢。

人民网能否简要介绍都江堰灌区,以及灌区春灌准备情况和全省大型灌区提质增效管理改革的情况?

董里:都江堰灌区以占全省5%的土地贡献25%的粮食产量和48%的GDP,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水支撑。该灌区横跨岷江、沱江、涪江三大流域,覆盖8市41县,灌溉1165万亩良田,惠及3000万人口,是“天府粮仓”的命脉所在。2024年春灌启动之际,黑龙滩水库首轮放水覆盖眉山、乐山等地91万亩农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配水,同步完成清淤除障等工程保障,确保春耕用水安全。

关于全省大型灌区管理改革,一是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以“一体化”改革为统揽,深化水资源跨行政区域线性配置规律性认识,有力推进灌区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化、半军事化“六化”建设,历史性地实现了我省大型灌区体制机制全面改革调整,充分激发了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改革攻坚全面推进。深化重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去机关化、去行政化,实施处站“两级管理”,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成现代化站点11处。三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大型灌区一体化管理优势,省直6大灌区灌面达2000万亩,年供水量超1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4300万,粮食产量1600余万吨、占全省总量四成以上,支撑了全省2/3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网请问四川在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和水权水价改革方面这两方面现在的情况如何?

董里:四川创新构建城乡供水融合体系,2021年—2024年通过“乡村水务百县行动”投入省级资金11.46亿元,带动地方投资320亿元,建成341处规模化供水工程,惠及1970万农村居民。针对凉山、甘孜、阿坝等重点地区,实施“百乡百村”工程,完成小型供水设施标准化改造,组建百人技术专班开展巡回指导,筑牢饮水安全底线。

关于水权水价改革,全国首创“6+2”系统性改革框架,覆盖21市州36个试点,形成分配、交易、监管全链条机制。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348笔,交易水量9530万立方米,创下跨省区域水权交易、跨省取水权交易等多项全国首单纪录。通过科技赋能建立水权交易数字化平台,法治保障明晰水资源产权,激活市场价值超5亿元,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等国家战略提供“四川样本”。两项改革联动破解“农村供得上”与“资源用得活”双重命题,推动水利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四川在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水安全和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这两个方面采取的创新举措和主要成效

董里:近年来,我们作了很多探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防汛减灾“蜀地化”之路。聚焦山洪灾害这一“心腹大患”,首创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三部门在水利部门联合值班值守机制,试点山洪泥石流“沟长制”,探索实施基层责任人履职补贴、山洪避险搬迁等专项行动,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较多年均值降低了80%。

同时,为解决灾害识别、监测预警和科学指挥决策能力不足等制约当前防灾减灾的难点堵点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要求,2024年,水利厅还重点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等科技投入,以科技赋能防灾减灾,主要实施“揭榜挂帅”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测雨雷达建设和“空天地”融合监测技术研究,破解高山峡谷无人区监测难题,有效提升了调度指挥的科学性。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董里代表:治水兴川 加快推进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