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数据,感受中国经济脉动
发布时间:2024-12-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东村,农民驾驶农机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杂交水稻。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速运公司中转场,工人正在分拣快递包裹。
耿玉和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洋牧场沿海一处风电场,风力发电机在运转工作。
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湖北襄阳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新能源汽车陆续下线。
谢 勇摄(人民视觉)
12月3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某场站拍摄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摄
国药太极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粉针剂车间的5G生产线,机械臂正在打包药品。
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的田园风景。
朱红生摄(人民视觉)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取得很多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实现了许多新突破。快递数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5G网络实现了“乡乡通”……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次次真切的改变,让人们感受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与脉动。
1.4亿吨
粮食再获丰收,收购平稳有序
初冬时节,五谷归仓。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玉米综合示范产业园区,一辆辆满载着金黄玉米的农用车沿着公路排起长队,前来交售玉米的农民络绎不绝……“我种了50亩玉米,今年收成不错,收了7万多斤。”当地种植户秦国印说。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13908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绝大多数省份实现增产。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1.4亿吨,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份“稳稳的幸福”背后是辛勤耕耘,也是科技发力。
向盐碱地要粮食。“以前这里要啥没啥,没想到现在庄稼居然能长这么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祥河村村民秦继红看着曾经的盐碱地如今长满了高粱,脸上洋溢着笑容。近年来,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等企业采取多种科技手段,对宁夏大武口、吉林大安等多片盐碱地进行改良,让大量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种再生稻增产量。重庆市垫江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山间的平原耕地资源珍贵,只有在亩产上想办法。近年来,当地开始引进试种再生稻,即利用提前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实现“一季水稻、两次收获”。经过对稻种的筛选、培育和改良,以及对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当地再生稻亩产量接近1000公斤,平均每亩能为种粮户增收1000元。
“预计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说。
1500亿件
每件快递都是实打实的生意
11月17日,一位消费者从拼多多平台购买了一箱花牛苹果,从甘肃天水发往重庆。在极兔速递揽收后,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字中弹出了“150000000000”这样一串字符。
这是今年第1500亿件快递,也是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的一个全新里程碑。
“当前,我国已进入年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新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为通达、最为普惠、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寄递服务网络。”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李永松说。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 六组数据,感受中国经济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