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在工程实践一线淬炼人才

发布时间:2024-12-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在工程实践一线淬炼人才

  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的风洞实验室外,选修了“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北航学生们正在听企业工作人员讲解。

 在工程实践一线淬炼人才

  在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宣晓刚(坐电脑前者)正在为北航学生们授课。

  11月3日早上7时,北京丰台站,选修了“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十几名博士生从这里一同乘车前往太原。

  他们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学生,此行目的地是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为“太行仪表厂”,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航空仪表厂,这里曾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块航空仪表。

  学生至此,厂院的砖瓦草木仿佛都记录着一代代航空人默默坚守、随令而动的身影,清晰如昨。

  开设这门课的老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樊尚春。为了让“卓工班”的学生们在校内厂内都有收获,樊尚春笑言自己拿出了40年的积累。这样的课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一系列探索实践的缩影。

  

  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2022年9月起,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始了对课程建设的创新尝试,并与企业展开校企融合合作。

  经过2年多实践,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形成了“任务驱动、校企协同、突出实践、重在创新”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学校还参与了专业博士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制定。

  樊尚春开设的这门“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关键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从建立到教学,都不同于他以往承担的研究生学位课程。

  尽管杏坛耕耘多年,但面对这次的课程设计,樊尚春感到了新的压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国家重大需求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这堂课上,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工程应用。学生主要来自应届生和企业在职博士,其中应届生占40%、企业人员占60%。教学方式也分为三部分:高校教师主导的理论教学、企业总师或总指挥的案例教学以及在企业现场的实践教学。

  考虑到学生实际,樊尚春选择了适合现场教学的领域内头部企业进行教学,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企业需求和仪器发展,了解工程一线面对的技术挑战。

  “基于对核心课程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我们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课程设计,努力将国内传感器技术领域的优质育人资源汇集,包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出版社,参与课程建设的人员超过50名。课程建设的内容不仅限于32个学时,实际上形成了足够80个学时使用的教学资源。”樊尚春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价值观,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出能够在建设国之重器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樊尚春说。

  在学校学理论,去企业学实践。从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到2018年教育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再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十几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一步步升级。作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之一,北航在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上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区别于以往的考核方式,对于“卓工班”的学生们,樊尚春希望他们在期末考核中拿出富有想象、更具创新的作品,他为此专门设计了全新的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学生、教师考核评优中依然存在“唯分数”“唯论文”现象,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这也是樊尚春改变考核方式的原因。

  “课程完成时,需要学生大胆思考,自主创新,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设计一款面向国防、经济建设或人民生命健康的新系统。设计过程包括确定需要测量的参数、应达到的技术指标、需要的新型传感器以及总体实现方式、工作原理、主要误差及其补偿方案。考核时,会有航空航天领域的总师和其他专家作为评委,学生也会进行自评和互评,对这一作品的打分将占学生期末成绩的50%。”他说。

  不拘一格选人才、育人才、评人才

  也是在2022年秋天,已被录取成为北航博士生的孙俊杰和姚景帅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读学术型博士还是报名参加学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当时我们可以二选一。报名时,我们征求过好几位导师的意见,与老师们曾有过非常深入的交流。”孙俊杰清楚地记得,当时多数老师认为他相较于待在校园“做学术”,更适合到企业“做工程”——在实践中将理论研究落地,在工程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上,这与孙俊杰的想法不谋而合。导师们的话,让他心中更踏实。

  本科阶段,姚景帅曾参军入伍。他原本的职业规划,就是希望毕业后能进入相关领域单位工作,得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时,他立刻报名了。

  去年9月,在校内结束了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孙俊杰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始了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姚景帅则前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他将在更真实而充满挑战的工程实践环境中锤炼本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拓宽学科交叉融合思维。

  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着力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符合教育规律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引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其中,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相关要求将于2025年1月开始实施。《基本要求》的制定对中国加快推进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工程师学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师鹏认为,核心在于“不拘一格”——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评人才。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 在工程实践一线淬炼人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