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财政投入赋能 创新动力澎湃(财经眼)

发布时间:2024-12-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财政投入赋能 创新动力澎湃(财经眼)

  英诺赛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芯片制造车间作业。
  英 科摄

 财政投入赋能 创新动力澎湃(财经眼)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高端医疗器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企业创新发展获得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图为公司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系统生产线。
  王晓辉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精准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财政如何发力?更多财政资源投向关键领域,如何优化支持模式,强化政策协同?本报记者日前赴江苏、广东进行了采访。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各地对基础研究持续增加投入,涵养创新源头活水。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多个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展开科技攻关。建成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突破首个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跨1万公里50微秒的时延抖动控制;构建了首个端到端6G综合试验平台……这家科研机构成立6年来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室已处于稳定投入阶段,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给予了充分又高效的经费保障。”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助理野永东告诉记者。

  “2024年省本级财政安排科技支出增长9.8%,保持了较高增长。”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孙风说,2024年,江苏省财政设立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省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和省自然科学基金。

  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跃升。

  “买车送飞行器,自动飞行和规划航线……”走进位于广州市的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一辆颇具科幻感、尾舱中停放双人飞行器的6轮汽车映入眼帘。公司副总裁仇明全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生产的首款计划量产的飞行汽车,今年底面向消费者预售。”

  “发展初期,企业得到了广州市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解决了资金问题,增添了闯出一片天地的信心。如今我们拥有超700项专利,70%为发明专利。”仇明全说。

  “布局未来产业,广州财政‘投早投小’,支持抢占无人驾驶汽车、蓝色能源、生物制造等新赛道,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综合运用资金奖励、项目补助、减税降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培育经营主体。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快各种创新要素的高效整合,财政政策发挥关键作用。

  江苏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省对财政资源按“点、链、群”创新版图精准投放:

  强“点”——自2022年开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以来,省财政综合运用“免费诊断+有效投入奖补+贷款贴息”惠企政策措施,已支持全省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超4.3万家,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近2万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

  聚“链”——2024年,整合设立省级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40.74亿元,聚焦产业创新、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方向,支持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

  集“群”——2024年,设立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12亿元,聚焦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支持5个设区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示范,加快培育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省财政安排10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关键环节、重点项目,创新资金使用分配和管理。

  “拨投结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很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但处于萌芽期的创新项目,资本或因担心风险不愿投,或者要求对项目拥有控制权而导致双方谈不拢。难题何解?成立于2013年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几年前,在苏州创业的顾星希望与江苏产研院合作,他提出当时看来很苛刻的条件:需要一个亿的资金支持,而且团队必须绝对控股。江苏产研院院长刘庆说,为了让顾星的项目顺利落地,产研院采取了“拨投结合”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所谓“拨投结合”,就是对于优质项目,前期由产研院和地方政府以科研经费的形式予以支持,按节点进行验收并拨付经费,让团队专心去研发攻关;在项目进展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阶段、进行市场融资时,则将前期的项目支持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化为投资,再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和退出。

  在江苏产研院的帮助下,顾星团队成立了苏州汉骅半导体有限公司,成功搭建全国首个多维度氮化镓大型技术平台。

  目前,江苏产研院已建成先进材料、能源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领域81家研发载体。其中,半导体封装技术研究所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半导体封测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诞生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高效智能加工等关键装备技术;比较医学研究所成为江苏产研院首家获批上市的专业研究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凤芹认为,这一机制由财政资金承担项目早期研发风险,通过“拨投结合、先投后股、适度收益、适时退出”的模式,以财政资金有效补位市场失灵环节,支持早期项目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对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东惠州,由东江实验室参与研发的新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正在建设,这一治疗实体肿瘤的尖端利器正是基于核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设备——重离子加速器而诞生。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 财政投入赋能 创新动力澎湃(财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