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0-3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现场的图片展板。
会务组供图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在体验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拍照打卡功能。
孙文萱摄(人民视觉)
“AI之夜”现场,数字人苏轼与主持人互动。
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在认真聆听。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主席台全景。
会务组供图
10月25日,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主题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除主论坛外,同时设置“新域新质、塑造深融格局”“数据驱动、创新智媒业态”两个平行分论坛,并举办“AI之夜——奔跑吧!AI中国”等主题活动。
与会嘉宾齐聚一堂,交流融合经验,展望未来趋势,探讨改革路径。大家纷纷表示,主流媒体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坚持改革创新,促进融合升级,提升传播效能,努力开创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勇于变革,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提升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改革创新本领。
壮大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与会嘉宾表示,要坚持不懈筑牢亿万网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用更加生动鲜活的表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努力把内容做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根本目的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要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信息渠道权威、采编队伍专业、制播流程规范等优势,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形式制作新闻产品,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精品佳作,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要着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围绕社会热点话题主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围绕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关切。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各主流媒体努力加强内容建设,以更新形式、更好内容做好正面宣传,让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期创新推出一批有网感、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作品,屡屡“破圈”。对此,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主流舆论占领主战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舆论支持。
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打造的体系化学理化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正式上线。人民网总编辑赵强介绍,栏目建设包括视频节目、数据库、多形态出版物3项重点工作。视频节目邀请权威专家学者,采用“大地演讲”形式,融合虚拟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通过系统性的学理阐释,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内涵。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是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所在,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魂之所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说,推动深融合、推进新变革,中国记协将切实承担起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新闻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融合发展正确方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媒体融合建设中尤为重要。
“上海是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将创新国际传播新方式,统筹推进全领域全平台全流程的多主体国际传播工作,在国际舆论场敢于亮相、善于发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将开拓国际传播新渠道,密切全球媒体的常态合作,深耕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动纪录片和影视剧的海外播出,以更多符合国外受众需求的精品节目,推动中国声音和上海故事漂洋过海。
注重技术赋能,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深度互嵌,深刻影响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主流媒体如何拥抱新技术、抓住发展机遇?
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刘健说:“我们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运用于新闻生产的全流程,自主研发200余项智能化工具运用,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融合生产引擎;积极推动服务创新,围绕全媒体传播深化供稿线路改革,构建起多语种、立体式、全媒体、全球传播矩阵。”
“当前,媒体科技成为提升舆论引导力、实现系统性变革的重要牵引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CGTN总编辑范昀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贯穿视频生产的全流程。总台强化科技赋能,打造了《简牍探中华》《寻古中国》等文化精品节目,以技术力量再现历史、放飞想象、震撼视听。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总台将持续深化“5G+4K/8K+AI”的格局,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新技术的应用,有时也会给信息内容安全带来冲击。如何做到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