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中国石化:以实干担当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望来时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的奇迹,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铸就了不平凡的75年。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是党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中国石化的核心职责和光荣使命。

自成立之始,中国石化肩负“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使命担当,坚定服务国家战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为振兴我国石化工业、增进民生福祉、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出了一条不负重托、勇攀高峰的改革发展之路。

牢记嘱托 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排头兵

初秋的黄河三角洲,黄蓝交汇、五彩斑斓,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绝美画卷。

60年前,中国的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在黄河三角洲的济阳坳陷胜利村构造上诞生。自此,三万里河东入海处,一批批高产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60年后的今天,同样在这里,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正高效推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辟了资源接替新阵地。

从千吨井到示范区,既是中国石化端牢能源饭碗的不懈拼搏奋斗,也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坚定不移向更深、更致密、更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军,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深地工程”、落实4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大西南建成中国首个商业开发的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在渤海之滨高效建设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国内油气当量产量连续6年保持箭头向上、连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石化力量。

近十年,中国石化累计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35万亿立方米。坚持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与境外8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贸易,2023年,中国石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原油贸易超2.3亿吨、LNG贸易超600万吨,开放条件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石化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推动高水平国际能源合作,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氢气加注量占全国40%左右;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打造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及配套的首条二氧化碳长距离输送管道……近年来,中国石化推动能源转型,努力构建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努力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保障能源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中国石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矢志创新 勇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

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化工企业,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一代代石化人怀着激扬进取之心、砥砺自强之志,接续攻坚世界级技术难题,全力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始终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硕果累累,多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3年,中国石化科技研发总投入达277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中国石化坚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引导科技攻关向基础科学领域延伸,不断强化勘探开发理论、分子炼油、材料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布局,有力推动一批重大原创性突破:突破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打造形成国内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芳烃成套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创新产品上,中国石化7个产品榜上有名,为建设制造强国夯实“材料之基”。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石化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特色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中国石化创新联合体牵头数量位居央企前列,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数量居能源化工行业首位,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数量位居央企第一。

中国石化建立“十条龙”联合攻关机制,集聚公司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销售等全链条力量,打破单位、团队、专业、领域界限,累计完成200余项成套技术工业转化。

中国石化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牵头建设氢能、特种纤维等创新联合体,与多家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科研单位集智创新,集合精锐力量、汇集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实现技术快速突破和市场快速应用。

多年来,中国石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能,打造有利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科研沃土。截至目前,中国石化拥有科研设计人员超2万名,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近50%,形成了由千名科研专家、万名青年科技人才、百个科技创新团队组成的科技创新大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一系列破除体制机制藩篱的改革正在中国石化全面铺开——

科技评价愈加多元。以北化院为例,他们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模放大—成果转化”科研全过程,不断丰富“多站式”科研专项激励,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科研攻关打破制约。以催化剂公司为例,他们重塑产供销研体制机制,以“揭榜挂帅”和“点将配兵”方式组建攻关团队,给予团队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人员选配权、绩效分配权,打破束缚科研人员的条条框框。

更多科研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以工程院为例,他们积极探索专利创新成果“公司化”经营,将德州大陆架公司打造成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推动新技术变样品为产品。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果,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专项考核中,北化院考核结果位列央企第一,催化剂公司连续4年被评为标杆,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相涌现。

踔厉奋发 勇当新型工业化先行军

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内,等待运输的131米风电叶片如同一柄柄入鞘宝剑,正静待在风中的“亮剑”时刻。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中国石化:以实干担当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