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的复流与1000眼井的“消失”
发布时间:2024-08-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出北京、过保定,一路向南,便是正定。这里是燕南古郡,北依恒山,南临滹水,西抵太行,东接瀛海。
历史上,南来北去的人们,渡过滹沱河,登上正定渡口,往往会在这里歇上一晚。滹沱河留下了卢照邻、欧阳修、范成大、文天祥等文坛大家的诗赋,也牵连着正定这座城和生活在这里的人难以割舍的情谊。
近半个世纪以来,滹沱河一度长期处于断流状态,河道里满是泥沙和深浅不一的大坑。20世纪80年代,要到河对岸的石家庄市,得扛着自行车从河道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过。风沙卷面,常常打得脸生疼。
如今,滹沱河正定河段以一泓清水示人。与之相伴的,还有与正定群众朝夕相处的1000余眼水井消失了。井少了,地下水位升了;河复流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互动”多了。
近年来,正定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以系统思维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流生态补水,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傍晚时分,滹沱河沿岸有群众赏花、露营、骑行,生活味浓了,生态景靓了。这“赛比江南”的沿河景致还一方百姓以情感寄托。
复流的河
滹沱河复流,沿岸的正定县群众无疑是欢喜的。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62岁的河北作家康志刚,是曲阳桥镇上曲阳村人。这里地处河套,地下水位低于滹沱河。在他的记忆里,上曲阳附近七八里俨然“正定小江南”。四五十眼泉水向上喷涌,泉眼有的似碾盘,有的仅小拇指粗。池塘里生长着野生的荸荠、慈菇、鲫鱼、黄鳝等水乡生物。
但滹沱河本不如此。滹,呼啸;沱,滂沱。内含湍急凶猛之意的滹沱河,自山西黄土高原东下突入平原。强烈的落差,让这条河常常呈湍急之势,泛滥成灾。
在《正定县志》中,新中国成立前,直接记录滹沱河发生水灾就多达48次,之后的8年间,又有4年发生洪涝灾害。
1958年,国家投资、发动群众,在滹沱河上修建了岗南和黄壁庄两大水库,同时疏浚石津总干渠,通过灌渠引水供应天津。水库调蓄洪水,有效削弱了急流水对正定等下游百姓的冲击。
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华北久旱少雨,加之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滹沱河从曾经的常年性河流,在不行洪时,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变成了一片干河滩。
河水补充没了,加之一些其他原因,地下水位下降,蛙声片片的稻田变成了种植玉米、小麦的旱地;土壤沙化,河道及沿岸沙砾遍布,这里更成为石家庄及周边地区沙尘暴的一处沙源。
一河之隔,南岸是省会石家庄,北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2017年至2021年,一项西起黄壁庄水库坝下,东至石家庄市深泽县东界,全长109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展开。疏浚河槽、修整岸坡、护险加固……河道行洪能力和槽蓄作用得到提升。
盛夏时节,19公里的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城区段,湛蓝的河水泛着微波,与沿岸的柳树国槐金叶榆、草地相映成趣。人们赏花观水,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拂过。
这一泓清水来之不易。2019年,石家庄市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区域调水,为滹沱河开展了首轮生态补水。随着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自上游黄壁庄水库向河道补水成为常态。黄壁庄水库水情调度处处长肖伟强说,他们根据水库调度方案对下游开展阶段性补水,确保滹沱河河流全线畅通不断流。
“生态补水后,我们通过对沿线沙地覆土改良,保留了生长势良好的原生杨树、柳树、李树、桃树等,又优选了适应性较强的59种景观乔木。”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总工程师张琰焱说,良好的生态结构逐步稳定,形成了蓝绿交织的美妙画卷。
虽有行洪功能,但复流的滹沱河更多时为当地百姓留下的还是岁月静好。目前,滹沱河生态水面已经超过2680公顷,截至6月底,石家庄市完成向滹沱河生态补水约38亿立方米,其中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水超12亿立方米。
封存的井
在南牛镇东贾村村委会斜对角,一处宅院的锁已布满锈迹。院里的井荒了10多年。这里曾是村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一口井串起全村约4000口人。
1982年,村里打了第一口集中式供水井。当时每家每户出劳动力挖沟埋管,没有挖掘机,完全靠村民一锹一锹挖出来。三个月时间,通往各家的水管铺设完成。水龙头一拧,涓涓清水流出。或靠扁担挑水,或轧井取水的历史,在东贾村结束了。
60岁的魏普查对那段情景记忆犹新。“不像现在24小时供水,当时一天只放一回,每次差不多也就1个小时,天热时才放两回。”魏普查说,打了这种集中式供水井的村子大都有一名放水员。谁家办个红白喜事需要用水,提前一天跟他说一声,水管流水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日子久了,井下的地下水与滹沱河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正定县志》中写道,正定县含水层渗透条件较好。从运动条件看,地下水以大气降水、灌溉水、河渠水渗透补给为主。滹沱河等河床沉积较厚沙层,给河水向下渗透补给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气候变迁、滹沱河河道断流,通过地表向地下补充水量变得越来越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对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沿岸百姓从浅水井取水变得困难,不少村庄后来集中打上一两口上百米的深井。在67岁的南岗镇平安村村民王堂姐家中,一口已经封闭的“水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世纪80年代,村里打了深井,每天有专人送水上门。她挖了这口似井的水窖,把送来的水储存起来。
井的深度,昭示着地下水位正在下降。保护,也成为必需之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为减少地下水开采提供了保障。2017年,正定县南水北调供水厂建设完成。那一年,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压减水井数量减少地下水开采。
两年间,正定城区150余眼水井首批关停,随着农村生活水源工程竣工,正定城乡目前已经关闭水井1024眼,部分群众生活饮用水源从地下水切换成引调水。华电水务正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舰说,目前他们的日供水量已经达到5万立方米。
在正定,已建成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内的水井基本关闭。全县水井关停也有了时间表。正定县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马源良说,2025年底,随着南水北调干渠西部农村饮水水源置换项目竣工通水后,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井将成为历史。当地只保留部分水井,以备南水北调工程水质难以满足供水条件时应急使用。
农业灌溉井也在陆续关停。经灵正渠自黄壁庄水库引水到田,2022年正定季节性关停农业灌溉井272眼。据了解,当前正定正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二期工程,4个乡镇13个村约4万亩农田明年将用上地表水,968眼灌溉井还将陆续季节性关停,预计压采地下水约790万立方米。
正定有多少水井?“10451眼!”马源良对这个数据印象深刻。2020年河北省开展取水井底数摸排,这个数量在石家庄县市区中位居前列。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一条大河的复流与1000眼井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