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联运大通道
发布时间:2024-07-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马道枢纽效果图。
企石枢纽效果图。
青年枢纽效果图。
团结奋战的平陆运河建设者。
平陆运河航道15标段码头。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全景。
本版图片均由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通江达海,只争朝夕。广西壮族自治区,6200余台(套)设备,近2万名建设者,正在为平陆运河这项“世纪工程”倾注全力!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还是广西所盼、江海联运、山海协同的重大项目。
过去,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走水路出海大多“舍近求远”——从广东广州转港,再发往海内外市场,线路远、耗时长、成本高。劈山向海,修建平陆运河,形成大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江海联运大通道,势在必行。
一切正在改变。
平陆运河北起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逶迤向南,直下北部湾,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
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通过这条江海联运大通道从钦州港出海,相比原来的航线,可缩短560多公里航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充满信心:“广西开放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建设跑出“加速度”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施工现场,照明灯光和机械灯光交相辉映。在灯具设备的照明下,工人们对船闸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罐车、泵车、布料机、挖掘机争相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建设者们全力奋战,将平陆运河从梦想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
马道枢纽——平陆运河三座梯级中的第一梯级枢纽,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全段为人工开凿运河,通过分水岭段劈山开岭,实现郁江、钦江两大流域连通。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介绍:“目前,马道枢纽项目正处于船闸主体结构全面施工阶段,计划2026年12月底完成实船试验及交工验收,实现主体建成。”
企石枢纽——第二座梯级,目前已转入船闸主体结构全面施工阶段。青年枢纽——最下游梯级,是国内在建最大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船闸主体土石方开挖已于4月底基本开挖完成。
航道15标段处于平陆运河入海口段,起于兰海高速钦江大桥,止于钦州港东航道起点,全长22.02公里。目前,航道15标段已基本完成入海口段航道开挖,现已进入城区段航道开挖施工,计划2025年12月完成;2026年5月完成交工验收。
“平陆运河总投资约727亿元,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目前,土石方已开挖过半,投资额接近一半,各项建设进展顺利。”6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许永锞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有人做过估测,平陆运河开挖的土石方总量,相当于3个三峡船闸的开挖量。“平陆运河自开工以来,建设者们奋力前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创造了令人称赞的‘平陆运河速度’。”何俊辉介绍,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超341亿元,土石方开挖突破2亿立方米,一条世界级运河正在加速建成。
攻坚克难 追求卓越
从平陆运河起点到终点,有65米左右的水头。水头,通俗点讲就是落差。尤其在马道枢纽,落差近30米,相当于九层楼那么高。
“枢纽船闸是克服水头、保证船舶平稳航行的必要手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平陆运河布置3个梯级枢纽并设置省水船闸,保障航运用水,满足通航条件,提高航行效率。”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程耀飞说。
省水船闸是什么原理呢?
“在马道、企石两大枢纽,当船从上游进入船闸后,就将水泄入省水池内进行储存,当船从下游进入船闸时,就将原先储存在省水池的水补充到闸室里,从而保证船舶在正常通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程耀飞解释,而青年枢纽省水船闸的“互灌互泄式”则有所不同,青年枢纽双线船闸可互相输水运行,即一线船闸可作为另一线船闸的省水池,两线船闸互相输水时能节省船闸用水量约50%。
高效运行的运河,必是追求卓越的运河。建设者们创新思路,攻坚克难,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院校组成科研团队,经过1000多次实验,成功提高了船闸阀门的启闭速度和灌泄水速度。
胡亚安说:“省水船闸建成后,船闸阀门启门的速度可达每分钟8米,闭门的速度可达每分钟16米,是当前船闸阀门启闭速度的2—4倍,闸室与省水池之间的灌泄水时间可控制在16分钟之内。”
平陆运河,攻破了省水船闸的关键核心技术,采用了100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创新的目标是:世界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最高水头的省水船闸、运行速度最快的省水船闸。
有这样一组数据:平陆运河三大枢纽比普通船闸省水约60%,预计年节省水量10亿立方米。
平陆运河分水岭段,马道枢纽高边坡巍然屹立。其中最高坡为2号坡,高达188米,面临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空间施工场地有限等难题。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如何攻克这些难题?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负责人黄海波说:“以边坡健康的‘体检医生’——边坡监测为例,项目团队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综合自动监测系统,为运河最高边坡的安全保驾护航。”
黄海波介绍,基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技术,他们建立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边坡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边坡安全的“天眼”监测;通过无人机低空仿地飞行,建立边坡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实现了边坡开挖过程中的远程踏勘和安全状态实时把控;与院士团队联合,将研发的边坡健康监测超大“体温计”——NPR(负泊松比)恒阻大变形锚索植入山体内部,通过力学传感装置将边坡的健康状态传递至远程云平台,实现对边坡健康状态的监测、预警一体化防控。
通过创新的施工理念和科技研发、机械化装备的应用,全体建设者三班倒、人停机不停地24小时轮番作业,最终顺利攻坚五大边坡。
生态运河 逐“绿”前行
劈山开河,平陆运河未来将向南入海。
青年枢纽处于咸淡水交界处,恰是平陆运河“通江达海”的关键点。
“青年枢纽位于钦州市城区段上游,工程包括双线船闸、泄洪闸、电站、连接坝和鱼道,分洪工程采用7孔单孔净宽为13米的开敞式泄洪闸。”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