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网站建设-郑州网站设计-郑州网站建设-手机建站-郑州建站-上海建站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好东东网 > 近期动态 > 互联网动态 > 正文

虚拟财产,保护要实在

发布时间:2024-07-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虚拟财产,保护要实在

  徐 骏作(新华社发)

虚拟财产,保护要实在

  在位于江苏苏州昆山市的昆山元宇宙产业园元宇宙展示厅,参观者在体验VR游戏。
  新华社记者 杨 磊摄

虚拟财产,保护要实在

  重庆图书馆,市民在数字阅读机上看数字图书。
  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近日,一则“闲鱼账号被列为婚后财产  夫妻举证争夺”的消息引发关注。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网络账号等逐渐成为个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被称为虚拟财产。

  夫妻双方婚姻破裂,因虚拟财产分割走上法庭;百万粉丝博主订立遗嘱,希望将账号交由朋友继承运营;玩家购买的游戏账号被他人“找回”,双方产生纠纷……近年来,因虚拟财产而生出的纠纷不时见诸报端,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虚拟财产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 虚拟财产接入现实生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相关规定,判决被告退还原告33000元转让费。”随着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宣判最终审理结果,一起因网络游戏账号转让交易而引起的纠纷得到解决,游戏玩家阴先生成功维权。

  这起纠纷要从一年半以前说起。当时,阴先生在某直播间结识了被告高某,一番议价后,阴先生先后花费33000元,与高某签订协议,永久买下其某游戏账号和装备。然而,时间仅过去3个月,阴先生便发现账号所绑定的手机号被解绑,无法登录,账号被他人“找回”。阴先生以此为由,要求高某退还转让费,但遭到拒绝。因此,阴先生于2023年7月17日将高某起诉至法院。

  近年来,诸如此类游戏玩家购买账号后,被恶意“找回”、偷窃的案件频发。从前,游戏只是一种“无形”的娱乐,如今,它已经延伸出“入刑”的财产属性,被纳入虚拟财产行列之中。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武长海表示,虚拟财产主要指依附于网络虚拟空间、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在特定群体中传播和使用的信息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和迅速发展,从游戏皮肤到网络平台账号,虚拟财产的种类不断丰富,接入大众生活的各个场景。

  虚拟财产不及实体财产那么真实可感,但其实已经深入到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成为中青年群体个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前,一句“你是想继承我的蚂蚁花呗吗?”还只是流行的网络热梗,而现在,虚拟财产的继承正成为现实。

  最近,刚满21岁的大学生彭萱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了一份遗嘱。她在遗嘱中提到,如果自己不幸离世,财产将留给妹妹。她的财产包括两个游戏账号和一家正在经营的首饰网店。此前,彭萱从未想过还能带着游戏、网店立遗嘱,去年,她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为虚拟遗产订下遗嘱,“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额财产,但对游戏账号和网店,我投入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同时,她表示这些虚拟财产看不见摸不着,把它们写进遗嘱,相当于受到法律的正当保护,能让自己图个心安。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华遗嘱库中内容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已达488份,微信、QQ、支付宝、网络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已逐渐在人们的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虚拟财产保护的需求正不断凸显。

  2 所有权归属是纠纷核心

  “几年前我关注的许多网红,现在几乎都刷不到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子柒,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短视频爱好者小文说道。与许多观众一样,标杆级网红李子柒的“消失”,让小文第一次了解到网红与MCN机构间的纠纷。

  依托互联网发展,网红、主播成为新兴职业。短视频平台和直播行业的崛起,无疑为网红的爆发式生长提供了条件。在人人都能当网红的时代,头部账号的成功,几乎都离不开MCN机构前期大量的投入和专业的扶持。而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账号收益的节节攀升,在利益分配的博弈中,双方的矛盾往往会升级、加剧。

  “跟一些大网红相比,我这种刚起号不久、粉丝体量小的,在内容选择上更多还是要听从机构、迎合市场。”刚大学毕业的董青青,正在尝试全职运营自媒体,从前一心向往签约MCN机构的她,却发现掌握自己的账号比她预想的更加困难。

  作为虚拟财产,网红账号究竟归属于网红个人还是MCN机构,是核心争议之一。诚然,MCN机构在网红的孵化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与资源,但网红为账号赋予了较强的人身属性,又具有不可替代性。

  “MCN机构在与网红签订合同时,前者一般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由于账号已经累积了一定量的粉丝,存在能够不断开发的商业价值,即使合约到期需解约,机构一般也不会轻易将账号完全转让给网红本人,因此网红在保护自己的账号所有权方面,确实在客观上存在困难。”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霄表示。

  “从策划到运营,这个账号从来都是我一个人在负责!”“但账号是在我们结婚之后我来注册的,无论如何也是共同财产。”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先生与徐女士于2018年登记结婚。婚后,徐女士注册了某短视频平台账号,而后由刘先生在工作之余精心运营。不久,账号粉丝数就累积达到10万以上,这为他带来了一定收益。今年,由于家庭琐事等缘故,二人感情不和决定离婚,在进行财产分割时,双方就账号的归属产生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互联网时代,对于平台账号、网络店铺等虚拟财产的分割,成为一些年轻人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具有一定粉丝基数的账号能通过广告推广、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进行变现,表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并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现实财产。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即直接承认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价值载体的财产属性,为当下日益丰富的虚拟财产的界定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若账号是在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注册的,并在运营中带来了经济效益,就属于民法典所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的具体过程中,应当考量账号运营过程中双方的实际投入,一般将账号归属于主要运营的一方,但应适当补偿一定金额给另一方,作为共同财产中的支付折价款。”马霄对此做出解答。

  3 价值评估仍是难题

  “上小学时,我每周都去学校旁的小卖部买皮肤卡,回家之后再在游戏里兑换。”游戏“发烧友”蔡恒回忆。谈到虚拟财产,游戏中账户、代币、角色、道具以及角色首先浮现在他的脑海。

  《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已突破3000亿元,用户规模达6.68亿人。去年,某游戏停服,如何妥善处理玩家在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切实保护玩家的权益牵动起不少人的心。

  游戏中的虚拟财产赔偿难以界定,难在哪儿?实际上,用户充值虚拟货币并购买道具等,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这些虚拟物品的使用权,本质是获得了游戏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以及虚拟物品的使用权。

  因此,游戏停服时,服务商鲜少按照用户充值的实际款项进行全额赔偿。2022年8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与游戏停服相关的案件:成某某起诉天津云畅科技有限公司,要求该公司赔偿游戏停服后的相关损失。

  法院在审理中认定网络游戏道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应依法予以保护,并确立了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标准。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公司退还成某某未使用的代币金额,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虚拟财产,保护要实在

下一篇:没有了